7月24日 东南配资
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
市卫生健康局
发布倡议书
号召广大市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
共同开展
“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”
爱国卫生运动
广大市民朋友们:
当前,天气炎热、降雨频繁,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,我省已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,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。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,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都通过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。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,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。
为有效降低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流行风险,我们号召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、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,共同开展“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”爱国卫生运动,营造人人知晓、人人支持、人人参与、人人共享的良好健康风尚东南配资,共同打造干净整洁、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。
一、人人动手,做爱国卫生运动的先行者
建议各机关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每周安排固定时间(如周五下午,安排一个小时),率先开展以环境综合整治、清除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,及时彻底清除本单位及周边的杂物、积水,积极创造干净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。
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、以上率下,引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参加社区和单位组织的卫生大扫除、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病媒生物防制等活动,清除卫生死角,翻盆倒罐清积水,不乱丢垃圾,不堆放杂物,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。
二、爱护家园,做健康家庭的守护者
强化主人翁意识,热爱家园、热爱生活。广大干部职工、市民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居家防蚊灭蚊工作:对家中室内、阳台、天台等各类储水用的容器加盖密封,避免孳生蚊子幼虫;暂时不使用的容器,应倒置,避免积水;每周刷洗花瓶或容器托盆,以清除蚊卵;清理倒掉天台、阳台、飘蓬等地方闲置容器积水,包括废旧的桶、花盆、矿泉水瓶、塑料布、杂物等;家养水生植物应定期换水洗瓶、清洗根须,发现蚊虫孳生立即清除,或改为沙子种养。
三、健康生活,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
以播放视频、张贴海报、科普讲座等形式开展防蚊灭蚊知识宣传科普,引导广大干部职工、市民增强防蚊灭蚊意识和能力,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,减少在早晨、傍晚等蚊虫活跃时段前往公园、草坪活动;外出时可以穿浅色长衣长裤、涂抹驱蚊产品,避免蚊虫叮咬;办公室、家中可使用纱门纱窗、蚊帐、电热蚊香液、电热灭蚊片、电蚊拍等防蚊灭蚊产品;如出现发热或全身肌肉酸疼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时,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。
爱国卫生人人参与,健康生活人人享有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深入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,齐心协力防控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,共创宜居宜业环境,共享健康美好生活!
阳江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
阳江市卫生健康局 东南配资
7月8日,佛山市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。7月24日,佛山五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情况通报。根据通报内容,佛山全市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645例,均为轻症病例。新增450例,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。
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,截至7月24日,我市共发现3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,尚未发现本地续发病例,疫情输入风险总体可控。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,蚊虫活动频繁,基孔肯雅热进入高发期。该中心副主任李文杰提醒市民无需过度恐慌,但需增强防控意识,科学防蚊。
“我市尚未发现本地续发病例,疫情输入风险总体可控,但当前高温多雨导致蚊媒密度持续升高,市民仍须提高警惕。”李文杰介绍,目前3例输入病例均已得到妥善救治,病情稳定。他强调,基孔肯雅热虽来势较猛,但可防、可控、可治,科学防蚊、灭蚊是阻断疫情扩散的核心,市民可从灭成蚊、清积水、防叮咬三方面着手。
在灭成蚊方面,市民居家可选用电蚊香、灭蚊片、灭蚊喷雾罐等家用灭蚊药物。电蚊香使用便捷,睡前提前开启可维持6-8小时药效,使用时需避免置于通风处,保持室内相对封闭以增强效果。灭蚊片可放置在房间角落等蚊虫易出没处,点燃后关闭门窗一段时间。灭蚊喷雾罐则可在黄昏时,对准蚊虫或呈45度仰角向房间各角落喷洒,喷洒后关闭门窗30分钟,之后再通风换气。
清积水是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,因伊蚊常于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。家庭环境中,栽培水培植物的容器需每周换水1次,并彻底清洗内壁,花盆托盘积水要及时倾倒,至少每周清理1次,屋顶积水容器也需及时处理。同时,屋内盛放饮用水的容器要严密加盖,5-7天换1次水。户外环境里,废弃易拉罐、矿泉水瓶等易积水垃圾需密封丢弃,垃圾桶要加盖,暂时闲置的容器应逐一翻转倒放,避免积水。此外,还需定期清理房屋周边的自然积水,如绿化带沟渠、卫生死角等。
防叮咬措施同样不可或缺。家庭可安装纱门、纱窗,仔细检查门窗缝隙,减少蚊虫入室机会。睡眠时使用蚊帐,尤其是有婴儿的家庭,能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睡眠环境。户外活动时,建议穿浅色长袖衣裤,既减少皮肤裸露,又相对不易吸引蚊子,同时,可在皮肤暴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、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。
李文杰特别提醒,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,若出现高热、关节剧痛、皮疹等症状,须立即就医。同时,要避免前往树林、草丛等蚊虫密集场所,在清晨日出后2小时、傍晚日落前2小时等蚊子活跃高峰时段,尽量减少外出活动。此外,建议市民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灭蚊行动,共同营造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,降低蚊虫密度,从源头预防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。
基孔肯雅热是什么?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其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也俗称“花斑蚊”或“花脚蚊”。今年以来,基孔肯雅热在全球多个热带、亚热带地区高发。
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1至12天,通常为3至7天。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、关节痛、关节肿胀、斑丘疹,还可能伴有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纳差、腹痛等消化道症状,以及畏光、结膜充血或出血等情况。皮疹多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;关节痛常呈游走性,可累及多个关节,尤其易侵犯指关节等小关节,且常伴随发热出现,持续时间可达数天至数月。
无特效药,无法自测
目前,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,也没有针对性疫苗,当前以对症治疗为主,如退热、止痛和止痒等。
很多人被蚊子叮咬后的几天内并无症状,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下一个传播源头。而这种隐形患者,是导致较大范围传染的重要原因。不建议患者有症状后居家隔离,感染扩散风险较高。出现发烧、关节疼痛、皮疹三大主要症状之一,就要到医院检测,早隔离早治疗,才能避免更大范围的传播。
广东阳江发布编辑部出品
来源 | 健康阳江、阳江日报(记者/梁驰)、南方日报、南方都市报
编辑 | 潘静思
校对 | 叶尚昕
审核 | 张健青
终审 | 苏小琳 东南配资
九龙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